(上图“年”字依次为甲骨文、金文、小篆、楷体)
甲骨文之中已经有了“年”这个字,同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年”不同,甲骨文之中这个字上面为“禾”下面为“人”,专家认为这个字最开始是指代人们将成熟的粮食背回家中,应该是对原始部落“收割粮食”这件事情的记录。在那个时代,粮食收割是一件大事,必定要祭祀神灵,感激祖先。所以“年”这一字一定会伴随着一些特定的祭祀风俗。
因为收割粮食一年一次,具有代表性,所以后来“年”这个字便用来表达年份、时间。我们可以看到小篆还是和甲骨文比较接近的,上面是“禾”,下面是“干”,所以从年字的起源来说,和怪兽并没有直接关系。
根据成书于清代的《说文解字注》记载,年之一字,意思就是“谷孰”,五谷丰收为“有年”,五谷大丰收就是“大有年”。可见即便是到了清代,“年”字还是指代丰收,和怪兽毫不相关。
年这个字从诞生之初就带着人们的祝福和喜悦,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年兽”的说法呢?其实说白了,还是对自然的崇拜和恐惧。自然能给人们带来生存下去的资源,也会引来灾难。逢年过节之时人们祭祀各路神仙或者祖先,第一是为了祝福来一年,第二也是为了祈求避灾,希望一切顺当。
在正月里,只要是给人们生活带来影响的神都会得到祭祀,包括厕神和井神都在供奉之列。人们之所以祭祀他们无非是让自己觉得心里踏实,很多人都会将来年生活之中的诸多不顺,归结于对神明和祖先的怠慢和不敬。所以过年时,中国人都是有敬畏之心的。许是近代人们思想开放,对这种古旧习俗多有抵触。为了告诫晚辈不可少了任何一个过年的程序,要对所有的神明有敬畏之心,便有人编造出了“年兽”这种怪物。
再说过年时的那些习俗吧,南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就有大年初一放鞭炮的记载:“正月一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恶鬼。”可见在古代,人们便有以鞭炮驱赶“山鬼”的习俗,只是这山鬼到底是不是鬼呢?在山野之地,散落在各处农垦的人家几乎都会受到山兽的骚扰,比如黄鼠狼、老虎、野猪之类的,伤人之事也时有发生。当时人们为了吓走这些怪物,特别是在冬日野兽找不到食物饥饿难耐的时候,会放鞭炮或者彻夜燃火驱赶野兽。
贴春联大家都非常熟悉了,最开始起源于桃符。桃符上写着两位门神“神荼”“郁垒”的大名,百姓在门上挂上二位尊名,也是为了规避百鬼。而关于春节挂桃木的记载,则是见于《宋史·蜀世家》,学士辛寅逊在桃木板上写下“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表达了对新一年的祝福。由此可见,桃符还是和神明、祝福有关,而非为了驱逐妖魔之类的。
综上所述,过年,就是我国古代农耕社会对于五谷收获的庆祝,以及对神明的敬畏及祈求。年兽这种怪物在我国的古籍之中并无记载,它的故事成型的时间比较晚,并非来自于古代,也和“年”搭不上关系。至于过年我们的习俗,除了鞭炮是有驱逐野兽的用途,其他的还是祝福和庆祝之意。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