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无可奈何,纵使他对人员现状并不满意,也只能将就着先用。
在所有管带里面,李鸿章认为两个管带日后最有前途:其一是邓世昌,谓其“质地朴厚”,踏实肯干;另一个就是刘步蟾,这位仁兄钻研过海军技术,几乎可称得上北洋水师里面的理论权威。
但李鸿章又觉得两人都有缺陷,邓世昌的弱点是技术上还不够过硬,而刘步蟾除了气质不man外,品德似乎也有些问题——发迹之后,竟然不认辛苦把自己带大的养父母。
那几代人都有一个基本看法,即忠臣出于孝子之门,在家都不孝敬你老爹老妈,在外还能指望你忠心耿耿对待上级乃至皇上?
幸好李鸿章对部下的个人品德看得还不是很重,他相信,随着自己的慢慢培养,让刘步蟾成为海军中的“丁日昌”还是有可能的。
邓世昌战死,丁汝昌又因伤疗养,刘步蟾奉命暂代提督,这时候的刘步蟾无疑成了北洋水师重新振作的希望所在。
李鸿章盼星星盼月亮,等着刘步蟾给他带来好消息,可惜他的所有期待,最后被证明不过是个人的一厢情愿罢了。
刘步蟾蔫掉了,他代理的舰队几乎处于瘫痪状态,军舰该修理的不修理,该动员的不动员。
(李鸿章训斥刘步蟾)
李鸿章十分着急,发来电报警告刘步蟾,说你要是再不给我站罗喽,小心我上本参你,治你的罪。
他却还不知道,现在站不直的不光刘步蟾。
在旅顺基地休整期间,所有管带没有一个人想到过要再次出海作战,以雪前耻,他们只有一种劫后余生的庆幸,庆幸自己还活着,没有像邓世昌、陈金揆、沈寿昌那样“倒霉”。
大家都既不修船也不动员,而是继续去娱乐场所厮混,灯红酒绿,醉生梦死,活得一秒算一秒,乃至观者无不为之“触目惊心”。
管带们的最终表现,再好不过地诠释了懦夫的含义。
在亲身经历“寄身炮弹之中,判生死于呼吸”的残酷瞬间后,年轻一代终于现出原形,他们一头瘫倒在地。
仿佛又回到了十几年前,那些脸色苍白,身体孱弱的“小姑娘”,那些工工整整,清清楚楚的作业本,那个不断摇头叹气的英国军官。
预测未来其实并不需要多么高明。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