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科普 ,作者科普工作委员会
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科普.
由中国康复医学会打造权威、专业、实用、便捷的科普平台
三连一下,了解更多内容
如何预防跌倒?
作者:云南大学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防跌倒工作小组(包译、甘露、孙彤、杨颜安、李凤、曹淑娴)
主审:刘芸 中国康复医学会科学普及工作委员会副主委
什么是平衡 (Balance)?
平衡是身体所处在的一种姿势状态,并能在运动或受到外力作用时自动调整并维持姿势的一种能力。
什么是姿势(posture)?
姿势是躯体的一种非强制性、无意识状态下的自然状态;身体各个器官,尤其是骨骼、肌肉以及神经系统互相关连所构成的一种姿态。
身体维持平衡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由我们的视觉系统、前庭系统、本体感觉系统以及肌肉骨骼系统共同完成平衡的维持。当我们失去平衡时就会发生跌倒。
什么是跌倒?
跌倒是一种无计划的向地面或者其他低水平位置降落,伴或不伴有损伤。在老年人中,跌倒是常见的致伤以及创伤入院的原因, 比如髋关节骨折、硬膜下血肿、严重的撕裂伤,甚至死亡!
跌倒风险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尤其在大于70岁的患者;65岁后的老年人1/3有跌倒经历然而,跌倒是可以预防的,本文强调了一些跌倒危险因素以及如何减少这些潜在危险。
如何避免跌倒?
1、保持良好的视力和听力
视觉和听觉的下降会增加跌倒的风险;
定期进行视力检查-每年至少一次;
定期清洗眼镜;
佩戴专业佩戴的眼镜;
走路时不要带双焦点眼镜(老花眼镜),容易导致头痛或者头晕 ;
用彩带突出房子里的所有门槛,可以帮助你更好的注意他们,预防走路时被绊倒;
如果你佩戴了助听器,确保它状态良好;
保持耳朵没有耳垢,可以提高听觉和平衡。
2、舒适的衣服和鞋类
衣服和鞋子不合适可以增加跌倒的风险;
衣服不应该太长,不触及踝部或者地板;
不要穿鞋底滑的鞋子;
穿鞋底质量好、合适的鞋子,可以提供好的支撑,高度小于1英寸(2.5cm),且合脚。
3、合理使用辅助器具
使用物理治疗师指定的助行器(步行架,四点手杖,拐杖等),甚至短距离行走也要用。
确保助行器高度合适—手柄高度和站立时腕关节高度相当;
保持助行器处于良好的状态,经常检查是否有松动的螺丝、磨损的塞子、刹车是否正常。
4、预防体位性低血压
体位性低血压是当人改变体位从卧位到坐位时,或者从坐位到站位时,体内血压下降。症状主要为:头晕、目眩、无力、视力变化比如模糊或者两眼发黑以及晕倒。建议:
从卧位到坐位或者从坐位到站位应该缓慢进行,站起之后,在行走前先等一会;
尽量减少长期卧床和制动;
床上休息时头部垫2个或者更多的枕头;
保持充足的液体摄入。
5、良好的两便控制能力
两便控制是指能够自主的控制排尿和排便的能力。两便失禁(膀胱或肠道控制丧失),尿急(突然想小便)和尿频(需要频繁上厕所小便)可以增加跌倒的风险。二便控制造成跌倒的主要原因是:紧急时去厕所步行速度增加;夜晚去厕所的频率增加;厕所湿滑地面会增加跌倒机会。建议:
建立如厕规律;
不要等到无法忍受时才去如厕;
夜间坐便器/尿壶放在床边;
减少咖啡因和碳酸饮料摄入;
夜间减少液体摄入。
6、安全的居家环境
大多数跌倒发生在家里,所以有必要让家居环境更安全,从而预防跌倒。建议:
保证有充分的灯光尤其在夜间时候;
电话及灯和家电的开关要在够得到的范围,且没有障碍;
保持电线远离走道;
杂物要远离走道;
去掉地板上的地毯、碎布、垫子;
及时擦干任何溢出物。
让我们一起努力,将跌倒发生率降到最低!
编辑:谷双昱
中国康复医学会作为全国获得2020年中宣部、科技部、中国科协联合表彰“全国科普工作先进集体”的为数不多的学会组织之一,长期致力于打造“科普之翼”,凝聚以科普工作委员会为主干力量以及70多个分支机构康复同仁的共同努力,建立全国30余个科普示范基地,开展康复科普推广、学术培训与科技志愿服务等系列活动,及时、全方位的向全生命周期人群传播康复科技成果及健康知识,指引大众了解更多科学的防病治病知识,正确的认识疾病、了解康复、理解健康,努力融合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协同发展,借助多样化媒体平台,动员全社会力量,构建具有康复特色的现代化康复科普工作体系,形成符合创新型国家水平的康复科普工作新格局。
本平台所有科普作品仅供学习交流,作品版权归中国康复医学会科学普及工作委员会所有,请勿随意转载!
扫码关注我们
本平台科普内容获中国科协科普部“科普中国共建基地2020年-2021年”项目资助
点击关注“中国康复医学会”
原标题:《【科普工作委员会】预防跌倒,请做好这六方面的工作!》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