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人虽然都是陕北出身,被称为“冷娃”,但他们在解放战争中的表现却大相径庭。
杜聿明因为参加过长征,所以一直都很幸运,在解放战争初期的淮海战役中兵败被俘后,受到了特赦。
而张灵甫则没那么幸运了,在东北野战军发起辽沈战役时,他率领的一个团被歼。
不过说到运气好,似乎没谁能比得过胡琏了,这位“狡猾的狐狸”在解放战争中总能死里逃生,据说连自己国军部队都对他深恶痛绝。
正是因为胡琏的特殊经历和行事风格,所以他成为了当时解放战争中备受关注的人物,也引发了人们对他行为和性格的热议。
胡琏的晚年与军旅家庭的延续
后来的胡琏娶了“冷妻”曾文献兵十八年的曾文瑜,举办婚礼的地方就连当时的蒋经国都羡慕不已。
据说胡琏和蒋经国的关系非常密切,在解放战争的时候,作为国军名将的胡琏也参加了“陕西三大冷娃”决战疆场。
就在我们认为胡琏这辈子应该只有一个老婆、一个孩子的时候,他却在晚年的时候迎娶了二战“冷妻”。
军校出身的胡琏和杜聿明之间还真有一线之差。
杜聿明:三位冷娃中的精英
说到杜聿明,他应该是三位“冷娃”中成就最高、知名度最高、能力最强的了。
因为杜聿明是真正意义上的“四川松潘杜家”的大小子,家境殷实又没有兄弟姐妹,所以从小就备受宠爱。
据说当时送杜聿明上火王庙读书的驴队就有七八十人之多。
不过杜聿明似乎并不喜欢念书,在读完高中后的某一天,他突然对父亲说:“我想去当兵!”
父亲见儿子这么上进自然很高兴,于是就给杜聿明张罗了去军校学习的事。
杜聿明之所以被称为“三大冷娃”中的“高材生”,不仅仅是因为他参加过长征,更因为他在解放战争初期国军内部真正具有影响力的将领中年纪最轻。
如果说胡琏是靠狡猾和逃命来护佑自己,那么杜聿明就是靠真本事和过硬能力来护佑自己了。
因为他真的很优秀!
就连后来贬斥杜聿明的台湪也承认:“在国军将领中,真正能力比较强、有所作为的只有杜聿明。”
而我们也可以看到,在这三位“冷娃”中,只有杜聿明没有被俘。
这或许就是能力和真本事带来的吧。
战争对个体与国家的双重影响
如果说胡琏在解放战争中表现出来的是狡猾和逃命本领,那么我们对他在石牌保卫战中的勇敢表现还记忆犹新。
当时粟裕部下的一名团长张震在回忆录中曾写道:“在石牌保卫战期间,粟帅亲自率领一个营越过淮河进行夜袭。他带领大家摸进去没多久,忽然听见一个声音喊‘站住!密码’。我们赶紧找掩护躲起来。只见一个身影慢慢走过来,过了好一会儿,那个人才离开。粟帅马上就问部下这是什么单位?什么人?怎么这么不守规矩?部下告诉他是国军某集团军某师长(师长正是胡琏)。粟帅听后摇摇头:‘哎呀!这个师长真不象样。我们越界夜袭他派驻警卫部队没发现我们。我们离开没多远了他才发现。’”
可以看得出来,在这次对决中胡琏输得很难看,但他却又死里逃生了。
据说当时胡琏知道自己快倒台了,就想尽办法找人推荐自己去,“奇才”吴景略就是其中之一。
胡琏之所以能够从国民党内部找到“靠山”,除了个人狡猾外还因为他和蒋经国有着特殊关系。
就在我们认为胡琏应该会被调去后方清闲几年之后,“神棍”蒋介石却把他调到了金门岛上任守备司令。
从金门战役初期的情况来看,胡琏能够成功转变自己原有的作风,指挥官兵顽强抵抗解放军进攻。
而关于金门战役国军如何取得最终胜利,“神秘”的胡琏也给出了答案。
金门战役取得最终胜利的原因有很多种版本,“最神秘”版本是由于当时方面突然宣布取消空降作战。
在金门战役初期国军占据绝对优势,解放军只有通过空降才能改变局势。而当时方面宣布取消空降作战的时候正是因为接到了胡琏发来的电报。
电报内容很简单:“我已经准备好好接待你们空降部队了!”
解放军空降作战取消后,金门战役也迎来了转机。
结语
这篇通过对黄埔军校校友的命运对比,生动地展现了胡琏、杜聿明和张灵甫在解放战争中的不同表现和命运。胡琏的特立独行和晚年生活令人颇感兴趣,也引发了人们对他行为和性格的热议。战争对个体和国家的双重影响,让人深思。你对这三位“冷娃”的命运和表现有什么看法?快来留言分享你的观点!返回搜狐,查看更多